許閔淳〈一盞燈的明滅〉(節錄)
有一次我和K忽然興起烹煮的念頭,我們興奮地討論自創食譜,到光潔明媚的超市揀選食材,我們在K小小的房間,把食材一併扔到電鍋裡,鍋子上的跳燈還未彈起,我們就急著掀開鍋蓋,白色的蒸氣嘩啦地流瀉出來,一場戲的華麗帷幕,我們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往內夾取食物,鍋內所有的食材都混黏在一起,像是我和K當時的黏稠的親密,我們邊吃邊大笑,說以後要開創意餐廳──想到這裡,K敲了我的盤子:「欸發什麼呆?」「啊沒事。」我捲起麵條繼續吃,叉子冰涼的鐵味停逗在舌尖,沒有任何的悲傷與惋惜,這就是日常,普遍不過的日常規律,從來不曾留下氣息。
燈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全都甦醒般地亮了,一隻又一隻的眼睛,觀看人類的孤獨,燃燒話語,像是燃燒一把綑綁整齊卻乾粗的稻草。你我在黑夜的灼熱與光亮中親吻彼此,然後一起等待天亮,城市最後一盞燈的撲滅。K已經到了很遠的地方,我在他眼前揮手,再見、再見,最終不再見。
接著是倏然回歸的生活,等待如棺槨的電梯,走入,死去,重生,一切都在升降中不停輪迴,記憶的輪迴,多麼可怕與可笑。電梯緩慢開啟,彷彿捨不得揭露時間的祕密,那片巨大的窗戶安靜的在我眼前展開,我停下腳步,呆呆地望著大窗裡的景緻由亮轉暗,又成為那幅淤紫而灰黑,一張失神表情般的色調。
那趟奇異的小琉球之旅其實只有我一人而已,那是在與K分離後,獨自的旅程。
我在花瓶岩那帶的小海灘待了許久,看著遠方地平線亮起的燈,想著燈亮起時,每一顆光點下照映著多少人的歸來與離去。冰涼的海水依然歌聲般拂來又退去,我把那些撿拾的石頭擺在海水碰不到的地方(這樣他們就不會再被侵蝕了吧),觀察著它們身上,因為流浪而揹上的紋路,撞擊與沉落,最終又來到了沙灘上,時間的歸返。天色已經非常暗,只剩餘一點點的光,而遠方的地平線卻像一個光燦的季節,開滿灼灼的花朵,我看著那片自己生活的島嶼,那裡有K,有許多人,但當我抽離開時,忽然發現,自己生活的島嶼其實是那麼的小,在時間與空間的維度中不占重量。我可以在時間的瀑布中忘記K──那幾乎可以籠括我所有青春記憶與重量的一個人,一個象徵的名字。我明白到:可以忘記K,代表我可以遺忘所有的人。
在光線稀弱的沙灘上,我正決定往後當一塊不再接觸海水的石頭,卻忽然望見右方走來一對情侶,他們在微弱的光暈下只是影子般的擁抱彼此,走向淺水處,撲滋撲滋的火苗聲傳來,是仙女棒。如一球金色的海膽綻開。很快地吃盡那細弱的仙女棒,一段細而短暫的人生。我熱淚盈眶,在那不斷快速燒毀又點燃的光亮中明白,人生與愛,不過是點燈、熄燈,點火與燃燒,最後殆盡。
〆〆〆〆〆〆〆〆
#許閔淳 創作
#林依儂 襯圖,Instagram: writingxphotography
(照片來源:李蕪提供)
※聆聽 #燈子 傳情的朗讀,請至:https://youtu.be/gElq_SNhOiI
※收錄於許閔淳首部散文集《#地底下的鯨魚》(印刻文學,2020年5月18日)
※感謝印刻聯絡人Una,並感謝依儂、小花(提供友人小琉球所攝的照片)。